close
美、歐商會看台灣 自尋邊緣化?
台北的美國、歐洲商會,各有四百五十位以及三百位的企業會員。分別在每年六月、十二月發表白皮書,向政府提出投資環境
改善建議之外,也告訴台灣人外國人眼中的台灣是什麼樣子。
一直高喊國際化的台灣,在這些老外眼中其實並不國際化。
「台灣人對外國人很友善,但是台灣的制度和環境,對外國人很不友善,」一位在台灣住了三年的荷蘭人說。
拿老外在台灣的經驗,剛下飛機,填寫的入境表格上,就警告旅客流通販賣毒品最高可處「死刑」,「第一次來台灣覺得很懼
怕,好像是個愛判死刑的威權國家,」一位歐僑商會會員說。
來到台北市區,卻發現同一條街道,街頭和街尾的英文拼音拼得不一樣,讓外國人看得「霧煞煞」,到底是不是還走在同一條
街上?
台灣的英語拼音,在幾年前激烈辯論後,堅持採用漢語拼音,和中國、香港、新加坡等全球華文地區通行的羅馬拼音,是不同
的。外國人學習全球較通用的羅馬拼音後,卻發現在台灣「行不通」。
拼音不通行、街道標示混亂,造成國際郵件投遞效率不彰。因此美國和歐洲商會都建議,將原先三碼郵遞區號改為五碼,減少
投遞錯誤的機率。清楚的英語標示也能增加外國人來台灣觀光的便利和興趣。
人力資源跟不上國際化需求
台灣人力資源的「國際化能力」,今年也首度成為美國商會白皮書的重點。
事實上,根據美國商會歷年的投資信心調查,高素質人力資源,一直是外商投資台灣理由中的第一名。然而台灣人力資源似乎
無法跟上最近經濟大幅轉型的需求。
商會白皮書指出,台灣經濟正經歷大幅轉型,勞力密集的製造業移往海外,留下特定製造業與服務業,對「知識工作者」的需
求增加。「人力資源議題對在台跨國企業的獲利與營運效率,影響愈來愈大。」
白皮書中批評台灣人才沒有國際觀、無法肩負高階或區域性任務。
「流利的英語和其他外語只是最基本的條件,較困難的是『國際觀』的養成,包括心態、習慣和除了語言之外的基本常識,這
些是跨文化溝通的基本橋樑,」白皮書不客氣地指出,「許多跨國公司都面臨這類人才難尋的困境,或是現有員工無法肩負高
階或區域性任務。」
「什麼樣的人力資源就有什麼樣的經濟,看看台灣的每人所得,好幾年爬不上去,就知道是人力出了問題,」台大國企系教授
湯明哲解讀。
人才數量不足,政策卻還阻礙海外人才來台。這個問題,遲遲無法改善。
歐洲和美國商會都指出,他們期望將台灣納入亞太區或大中華區的營運計劃。在這樣的計劃中,必須隨時安排亞太各地區的員
工來台灣出差、開會、受訓、參加研討會或短期派駐。
然而申請的過程卻經常需要超過三個月,對於想善加利用台灣做為營運利基的企業,造成極大的不便。
「這是台灣自尋邊緣化,」美國商會理事長魏理庭說。
大陸人來台,困難重重
尤其是薪資較便宜、來台灣沒有語言障礙的大陸專業人才,來台灣除了必須有保證人擔保,還被要求集體行動、夜間禁止外出
,無法參加健保,子女也無法在台灣就學。
美國商會也坦承,由於兩岸無法直航,增加企業的時間和金錢成本,許多跨國企業已經將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高階及中階經理
人調離台灣。
白皮書中指出,一個經濟體的繁榮與否,不需要複雜的統計數字,只要問,「有人願意到那裡工作、拓展個人事業、創作、研
究、從事休閒娛樂嗎?如果願意的話,目標是否容易達成?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,這絕對是個欣欣向榮的經濟體與社會。
看到台灣能國際化、經濟繁榮,是來台外商與台灣人的共同願望。
台北的美國、歐洲商會,各有四百五十位以及三百位的企業會員。分別在每年六月、十二月發表白皮書,向政府提出投資環境
改善建議之外,也告訴台灣人外國人眼中的台灣是什麼樣子。
一直高喊國際化的台灣,在這些老外眼中其實並不國際化。
「台灣人對外國人很友善,但是台灣的制度和環境,對外國人很不友善,」一位在台灣住了三年的荷蘭人說。
拿老外在台灣的經驗,剛下飛機,填寫的入境表格上,就警告旅客流通販賣毒品最高可處「死刑」,「第一次來台灣覺得很懼
怕,好像是個愛判死刑的威權國家,」一位歐僑商會會員說。
來到台北市區,卻發現同一條街道,街頭和街尾的英文拼音拼得不一樣,讓外國人看得「霧煞煞」,到底是不是還走在同一條
街上?
台灣的英語拼音,在幾年前激烈辯論後,堅持採用漢語拼音,和中國、香港、新加坡等全球華文地區通行的羅馬拼音,是不同
的。外國人學習全球較通用的羅馬拼音後,卻發現在台灣「行不通」。
拼音不通行、街道標示混亂,造成國際郵件投遞效率不彰。因此美國和歐洲商會都建議,將原先三碼郵遞區號改為五碼,減少
投遞錯誤的機率。清楚的英語標示也能增加外國人來台灣觀光的便利和興趣。
人力資源跟不上國際化需求
台灣人力資源的「國際化能力」,今年也首度成為美國商會白皮書的重點。
事實上,根據美國商會歷年的投資信心調查,高素質人力資源,一直是外商投資台灣理由中的第一名。然而台灣人力資源似乎
無法跟上最近經濟大幅轉型的需求。
商會白皮書指出,台灣經濟正經歷大幅轉型,勞力密集的製造業移往海外,留下特定製造業與服務業,對「知識工作者」的需
求增加。「人力資源議題對在台跨國企業的獲利與營運效率,影響愈來愈大。」
白皮書中批評台灣人才沒有國際觀、無法肩負高階或區域性任務。
「流利的英語和其他外語只是最基本的條件,較困難的是『國際觀』的養成,包括心態、習慣和除了語言之外的基本常識,這
些是跨文化溝通的基本橋樑,」白皮書不客氣地指出,「許多跨國公司都面臨這類人才難尋的困境,或是現有員工無法肩負高
階或區域性任務。」
「什麼樣的人力資源就有什麼樣的經濟,看看台灣的每人所得,好幾年爬不上去,就知道是人力出了問題,」台大國企系教授
湯明哲解讀。
人才數量不足,政策卻還阻礙海外人才來台。這個問題,遲遲無法改善。
歐洲和美國商會都指出,他們期望將台灣納入亞太區或大中華區的營運計劃。在這樣的計劃中,必須隨時安排亞太各地區的員
工來台灣出差、開會、受訓、參加研討會或短期派駐。
然而申請的過程卻經常需要超過三個月,對於想善加利用台灣做為營運利基的企業,造成極大的不便。
「這是台灣自尋邊緣化,」美國商會理事長魏理庭說。
大陸人來台,困難重重
尤其是薪資較便宜、來台灣沒有語言障礙的大陸專業人才,來台灣除了必須有保證人擔保,還被要求集體行動、夜間禁止外出
,無法參加健保,子女也無法在台灣就學。
美國商會也坦承,由於兩岸無法直航,增加企業的時間和金錢成本,許多跨國企業已經將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高階及中階經理
人調離台灣。
白皮書中指出,一個經濟體的繁榮與否,不需要複雜的統計數字,只要問,「有人願意到那裡工作、拓展個人事業、創作、研
究、從事休閒娛樂嗎?如果願意的話,目標是否容易達成?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,這絕對是個欣欣向榮的經濟體與社會。
看到台灣能國際化、經濟繁榮,是來台外商與台灣人的共同願望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