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林愛樂 亞洲巡演 |
Berliner Philharmoniker Asian Tour 音樂總監: 賽門.拉圖爵士 Artistic Director: Sir Simon Rattle 11月17、18日 晚間7: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國度首要文化盛事 頂級榮耀 邀您共襄盛舉 ![]() |
曲目: |
11月17日 白遼士《海賊序曲》 Berlioz / Overture 《Le Corsaire》 拉威爾《鵝媽媽》組曲 Ravel / Ma Mere L’ oye 貝多芬 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 《英雄》 Beethoven / Symphony No.3 in E Flat major “Eroica” 11月18日 海頓 D大調第86號交響曲 F. J. Haydn / Symphony in D major Hob.I :86 阿德斯《庇護所》交響曲 T. Ades / Asyla 理察.史特勞斯 交響詩《英雄的生涯》 R. Strauss / Ein Heldenleben *主辦單位保留節目更動權 *票價︰學生票:2500 一般票價:3500、6000、8000、10000、 12000 企業贊助券:25000 請洽主辦單位 *牛耳會員專屬預約 9/7~9/16起開放牛耳會員預約,惟為維護所有會員之購票機會與權利,3500元及6000元此二種票價,每位會員預約各以4張為限,其餘票價不受此限。 *ㄧ般售票開放 9/17上午9:00起開放牛耳藝術為唯一售票點,開放學生票預售,請憑本人學生証預購,一證限購一張學生票,依照排隊順序,售罄為止。 9/17中午12:00年代售票系統全面上線。 |
相關檔案下載: |
![]() |
![]() |
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這個消息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胖學長,想跟他講這個消息。
昨天就在家族看到他po了以下這篇新聞:
再過1個月柏林愛樂將訪台,對於新世代樂迷是世界頂尖樂團首度抵台的盛筵,但在老一輩樂迷如陳國修、許博允等人眼中,卻有不同意義。
柏林愛樂來台過程坎坷,對這些曾親身經歷折衝的老樂迷而言,也襯托出柏林此行的可貴。台灣和柏林愛樂最直接的接觸,可追溯至1983年,當時新象負責人許博允透過日本經紀公司安排,在演出後台面見卡拉揚本人,提出來台邀約。許博允回憶,那時大師嚴重痛風走路不方便,見許博允是華人,便說自己在維也納曾受一位針灸師傅治療,至於來台演出,「他說日本行程都排滿了,可能3、4年後才有機會。」
經紀公司索價高,大師訪台落空
4年後,1987年兩廳院落成,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有意邀請柏林愛樂擔綱開幕,「指揮帝王」卡拉揚已首肯,不料行前爆發醜聞,被德國「明鏡」周刊揭發。根據當時「全音音樂文摘」的記載,柏林愛樂團員發現哥倫比亞藝術經紀公司對於擬議的台灣行,每場音樂會索價高達10萬英鎊(折合當時匯率約台幣400萬),遠超過團員所知的價碼,質疑有不當的回扣流進指揮和其商業夥伴的口袋,導致台灣行流產,柏林愛樂此後18年形同與台灣絕緣。
1987年卡拉揚離開人世,大師之音成為絕響,讓台灣樂迷抱憾。阿巴多接任音樂總監之後,台灣經紀公司仍不放棄,1996年牛耳藝術負責人牛效華在日本與阿巴多見面,只獲得阿巴多給一句「看1998年吧!」1998年柏林取消亞洲巡迴轉往紐約,訪台行程延至千禧年,最後也因阿巴多在日本上演歌劇無法來台。直到阿巴多2002年離開愛樂,台灣樂迷依然與柏林無緣。
瞻仰卡拉揚,樂迷不惜千金
在等待柏林的過程中,國內不少資深樂迷,抱著朝聖心情前往異地,瞻仰柏林愛樂的偉大。樂評人陳國修1984年10月一鼓作氣在東京的普門館連聽3場,「當時為了看卡拉揚,多貴的票都買下去,一張票折合當時台幣6000元,有2場還是黃牛票。」
在他的記憶中,那時高齡76歲的卡拉揚,由旁人攙扶至舞台邊,之後他堅持自己走向指揮台,猶如帝王般剛毅執著。謝幕時,日本的樂迷蜂擁擠到台前,帝王揚起手揮了一下。「他和樂團的演出只有完美足以形容,好像多個音少個音都不恰當,呈現一種精雕細琢的美感。」1995年陳國修在日本再見柏林愛樂和指揮阿巴多,「卡拉揚代表德奧的美聲,阿巴多呈現的是義大利美聲,風格不盡相同。」
對許博允來說,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帝王在指揮台上的風采,而是鋼琴造詣,「那是1981年的巴黎,卡拉揚、蕭提和巴倫波英3人聯手鋼琴三重奏,真是畢生難得的機會。」從20世紀等到21世紀,柏林愛樂的台灣行,在2005年11月即將成真,台灣樂迷終於可以見證綿延一個多世紀的音樂史傳奇。
看完之後覺得原來柏林愛樂來台演出是這麼得來不是的機會,還費盡千辛萬苦,有一段坎坷的歷史...
以前既有聽過柏林愛樂了,沒想到這次竟然就直接出現在面前(也沒有啦!還沒看到= =)可以ㄧ賭風采!!
不過門票讓我望之卻步。